一粒牛黃“逆襲”背后的“雙創”實踐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轉變辦學理念、轉化辦學資源,山東中醫藥大學以“雙轉”促“雙創”
中國教育報訊(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王昭 孟慶會)在日前舉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山東中醫藥大學“壹康牛寶——體外培育牛黃中藥材產業化破局者”項目,以小組第一的成績闖入主賽道本科生創意組20強,為全國中醫藥院校奪得本屆大賽唯一金獎。
早在2022年1月,該校就開展了“金種子”項目遴選和培育工作,對創新團隊重點科研項目進行全面摸排分析,并結合學校中醫藥學科專業特色,確定了“壹康牛寶——體外培育牛黃中藥材產業化破局者”等重點培育項目。
在近10個月的備賽中,學校不僅在項目亮點打造上組織專家進行多次指導和打磨,還圍繞項目自身獨特的市場價值,在推動項目由科研成果向落地轉化方面下功夫。“特別是‘壹康牛寶’項目在省賽后產業化進程的扎實推進,是他們在國賽上成功的最大原因。”該校大學生創業指導中心主任李艷鳳說。
山東在省賽中建立糾錯機制,創新性地設置復活環節,彌補大賽評審中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給“滄海遺珠”式的優秀項目再次展示的舞臺。“壹康牛寶”項目便是復活的典型例子。
該項目網評失利后,學校針對項目產業化進程不足的弱點,充分發揮在中醫藥行業中的資源優勢,為項目對接魯南制藥、片仔癀等優質產業資源,促進項目中試生產、產學研合作順利開展,推動項目從實驗室科研成果向產業化落地邁出關鍵一步,最終順利沖出國賽網評,并在總決賽中以小組第一的成績摘金,創造了本屆大賽山東高校在主賽道最好的成績。
“這樣的賽制給了學校更多的自主權,激發了團隊的斗志,也讓團隊更加關注項目的弱點和不足,并以此為基礎不斷完善項目,推動項目落地轉化,真正做到了以賽促創、賽創結合。”山東教育服務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魏光祥說。
作為全國中醫藥院校中3所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之一,山東中醫藥大學積極轉變辦學理念、轉化辦學資源,以“雙轉”促“雙創”,堅持在厚植“雙創”教育土壤上下功夫,扎實推進“雙創”教育“立地”“頂天”兩件事。
“一是抓牢教師、課程、實踐3個‘雙創’教育關鍵點,‘立地’夯實雙創教育教學改革基石;二是瞄準健康中國、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大產業等國家和區域重點產業發展領域,深化新醫科平臺建設,開展重大科研攻關和校地合作共建,‘頂天’架設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和社會服務棟梁。”李艷鳳說。
通過改進教學改革團隊建設管理辦法,該校強化課堂教學改革,打造“課程雙創”師資隊伍,建設了276門“中醫藥+”特色課程,建設了國內首個面向健康產業創新創業的微專業。同時,強化科研反哺教學,將16個科研創新團隊研究成果和近幾年中醫藥重大科技成果集結成案例引入課堂,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與能力發展。
此外,學校還面向專業創新、科研創新和創新創業實踐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實施三階段能力訓練計劃,通過中醫藥創新研究院等63個新醫科創新平臺,組建了62個學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創新團隊,開展重大科研攻關和校地合作共建項目40余項。
作者: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王昭 孟慶會